金属加工必学:切削速度——从公式到实战应用全解
2025.8.18
切削速度是显著影响金属加工质量与效率的关键要素,需合理调配。速度过快或过慢,都会对切削效果与质量、刀具寿命等产生负面影响。本文将从切削速度的基本定义出发,详细说明计算方法、确定时的注意事项等,同时解析切削速度与易混淆的进给速度、进给量、背吃刀量的区别。
什么是切削速度?定义与计算公式解析
切削条件需结合工件材质、刀具特性等设定,若未设定合适值,易出现加工精度下降、作业效率降低、刀具破损及刀具寿命缩短等问题。
其中,切削速度是确保正确进行工件加工的重要指标之一。首先,我们来认识切削速度的定义与计算公式。
切削速度的定义
切削速度是指 “每分钟刀具切削工件的速度”,也被称为 “线速度”。
其通过工件直径(或刀具直径)、主轴转速等变量计算得出,也可理解为 “每分钟刀具(或工件)行进的距离”。
切削速度的计算公式与单位
切削速度的单位用 “Vc” 表示(源自表示速度的 “velocity”),通过以下公式计算。
【计算公式】
切削速度:Vc(m/min)=D×n×π/1000
D:工件直径(车削加工)或刀具直径(铣削加工)
n:每分钟转速(min⁻¹)
π:圆周率
变量D的取值规则为在车削加工中代入“工件直径”,铣削加工中代入“刀具直径”。例如,铣削加工时使用 “直径10mm的立铣刀,以500min⁻¹转速切削”,切削速度计算如下:
V=10mm×500min-1×π/1000=15.7(m/min)
若更换为直径 5mm 的立铣刀,切削速度为
V=5mm×500min-1×π/1000=7.85(m/min)
由此可见,即使转速相同,刀具外径不同也会导致切削速度变化。
此外,切削速度通常由“工件材质”、“刀具材质”、“表面粗糙度”决定。实际加工现场中,工件材质及所需表面粗糙度通常已确定,因此常以此为基本条件进行刀具选择及转速设定。
切削速度的确定方法及注意事项
接下来进一步深入理解切削速度。以下将说明确定切削速度时的要点及注意事项。
车床与铣床切削速度计算方法的差异
车床加工中,是主轴上安装的工件旋转,因此车削加工的切削速度需使用工件直径计算。而铣床加工是中刀具旋转,切削速度则使用刀具直径计算。即,使用工件直径还是刀具直径,取决于采用的加工方式。
切削速度快慢的影响
通过调整切削速度,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加工时间和加工精度。
|
切削速度快 |
切削速度慢 |
转速 |
大 |
小 |
工件直径/刀具直径 |
大 |
小 |
加工时间 |
短 |
长 |
原则上,切削速度快时,加工时间缩短且加工精度提高;反之,切削速度慢时,加工时间延长且加工精度下降。
然而,切削速度受工件和刀具材质等因素制约,过快或过慢均不可取。例如,速度过高会导致切削热过剩,增加刀具负荷。因此,需根据加工内容确定全局最优的切削条件。
切削速度与刀具寿命的关系
已证实切削速度与刀具寿命存在相关性。刀具损伤主要分为崩刃和磨损两类,其中崩刃的发生具有随机性,较难预测。而刀刃磨损程度取决于使用条件,遵循以下公式。
【泰勒寿命公式】
VTn=C
V:切削速度
T:刀具寿命(n和C为常数)
因右侧C为常数,故此可知:当Vc(切削速度Vc)增加,则T(刀具寿命)缩短。即理论上切削速度越快,刀具磨损越剧烈,寿命越短。
转速的确定方法
在计算切削速度的公式中,“转速”作为变量同样重要。下面围绕转速与切削速度的关系进行说明。
转速的定义
转速是指机床主轴每分钟的旋转次数。单位用“rpm”或“min-1”表示。与切削速度一样,转速需根据加工内容设定。
转速越快,切削效率越高,且加工时间缩短。转速低会导致加工时间延长,同时影响加工表面质量。加工高硬度工件时,降低转速可使表面更光滑;加工软质工件时,提高转速能提升表面质量。
转速的计算公式
转速的计算公式如下,也可通过变形切削速度公式推导得出。
【计算公式】
转速:n(min-1)=(Vc×1000)/(D×π)
Vc:切削速度(m/min)
D:工件直径(车削加工)或刀具直径(铣削加工)
π:圆周率
切削速度与进给速度的区别
接下来介绍进给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。由于进给速度易与切削速度混淆,需理解两者的区别。
进给速度的定义
进给速度是指切削刀具或工件的移动速度,表示 “每分钟刀具或工件移动的毫米数”。进给速度也被称为“工作台进给速度”,当进给速度提高,单位时间内刀具或工件移动距离增加;当进给速度降低时,刀具或工件移动变慢。
切削速度与进给速度的区别
切削速度通过公式“D×n×π/1000”计算。以车削加工为例,当D代入工件直径时,该公式表示“工件外周每分钟的移动距离”。
而进给速度是指“切削刀具每分钟的进给距离”。如图中蓝色箭头所示为进给运动,进给速度以“刀具每分钟沿进给方向移动多少毫米”来表述。
进给速度的计算公式(车削加工场景)
车削加工的进给速度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来。
【计算公式】
每分钟进给速度:F(mm/min)=f×n
f:每转进给量(mm/rev)
n:主轴转速(min-1)
切削条件与加工时间的影响因素
接下来将解析“进给量”、“背吃刀量”、“切削阻力”。这些均为影响加工精度与加工时间的变量,推荐掌握其定义及计算方法。
进给量
进给量分为“每转进给量”和“每刃进给量”两类。二者差异在于计算基准是“主轴旋转”还是“刀具刃数”。
每转进给量:主轴每旋转一周时,刀具或工件的移动距离。
每刃进给量:每转进给量除以刃数。
【计算公式】
每转进给量:f(mm/rev)=l/n
l:每分钟切削长度(mm/min)
n:主轴转速(min-1)
每刃进给量:
fz(mm/tooth)=F/(z×n)
z:刀具刃数
n:主轴转速(min-1)
F:每分钟进给速度(mm/min)
背吃刀量
背吃刀量是指刀具单次切削工件的厚度。增加背吃刀量可提高单次切削体积,缩短切削时间,但会增大切削阻力从而增加刀具负荷。按背吃刀量从大到小,切削阶段分为“粗加工”、“半精加工”及“精加工”,各阶段切屑厚度不同。
切削阻力
切削阻力是指切削工件时,工件对刀具产生的阻力。由“主分力”、“进给分力”、“背分力”这三个分力合成。
切削阻力的大小会因工件硬度、切削速度、背吃刀量、刀具刃口角度等因素而变化。例如,加工硬质材料或采用大背吃刀量时,切削阻力会增大;而增大前角或提高切削速度则能降低切削阻力。
|
切削阻力大 |
切削阻力小 |
工件材质 |
高硬度 |
低硬度 |
切削速度 |
慢 |
快 |
背吃刀量 |
大 |
小 |
切削角 |
小 |
大 |
在维持精度的前提下提高切削速度可提升生产效率
设定切削速度时,需综合考虑工件材质、精度要求、加工时间等多方面条件,这一点至关重要。提高切削速度不仅能缩短切削时间,还能抑制加工表面粗糙度。但需注意,若速度过快会产生摩擦热,大幅增加刀具破损风险。
尽管经验很重要,但为确保加工一致性,建议参考刀具厂商公布的推荐值,设定切削速度。
此外,兄弟机床的加工中心“SPEEDIO”搭载了对话式编程、刀具寿命管理等功能。如若您期望实现产品质量的稳定及生产效率的提升,推荐关注兄弟机床。